这是广告

回顾与展望:2019国产MCU芯片市场分析

从2018下半年开始,半导体行业就进入了下行周期,特别是到了2019上半年,产业的各项数据同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。从各项数据来看,2019全年整个产业同比只实现了微弱增长,在一些细分领域出现负增长这一基本面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了。不过9月4日,费城半导体指数收盘于1519.552,上涨0.97%。9月5日,台湾电子行业指数收盘于450.23,上涨1.61%。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半导体产业下半年有回暖迹象。

半导体

需求放缓,整体市场并不乐观

受到全球半导体市场下滑影响,MCU市场也受到了一定冲击。全球 MCU 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,前五大厂商市占率超 70%。国内市场也多由国外品牌占据,包含瑞萨电子占据市场份额17.2%,飞思卡尔占比14.4%,意法半导体占比8%。 2019年财报显示,瑞萨第二季度当季营收1926亿日元(约18.2亿美元),营业亏损25亿日元,净亏损12亿日元。意法半导体2019 第二季度营收下滑4.2%,营业利润滑坡了32%。

瑞萨电子株式会社高级副总裁、瑞萨电子中国董事长真冈朋光先生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因素,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是,这部分市场整体都受到客户需求下降的影响。由于中国终端市场需求下降,设备供应商整个产量就发生下降,反映到半导体供应商需求下降。终端需求可能下滑不多,但往上游去的时候,影响会逐层扩大,对半导体制造商产生而言产生了更大的压力。

论及“需求放缓”一事,消费终端用户市场的最直观体验是,智能手机和PC行业的黄金时期已近尾声。真冈朋光认为,市场成熟度越高,市场需求反而会放缓,产业发展强周期特性,也是其中一个因素。同时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,市场前景具有不确定性,所以对大型设备的投资会更加谨慎。

国产替代迎来新机遇

目前,我国MCU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、计算机网络及汽车电子等中低端应用领域,合计市场占比超50%;从市场集中度来看,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所占据,整体市场份额相对分布均匀,集中度偏低,但有提升的态势。

对国内厂商而言,2019年一方面国产企业受国际半导体环境影响,传统产业大幅下滑,给上游半导体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但在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使得国产芯片替代的概念业越炒越热,部分厂商逐步实现中高端转移,迎来了新的机遇。据IDG早前发布的最新芯片数据显示,在2019年的8-9月份,国产芯片中MCU微控制单元已经超过韩企,在销量上已经占据全球第一。

半导体

例如,在A股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中,制程工艺设备代表企业中微半导体和北方华创,它们的年度营收都在1亿美元以上。今年上半年,中微半导体收入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2%,净利润同比增长329%;北方华创收入10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0%。

中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泽宇表示,在国产替代浪潮中,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,主要帮助客户解决成本与供货交期的痛点。

很显然,目前 MCU 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,国内企业由于成本优势、服务能力等逐步完成了中低端MCU领域的国产化,未来高端市场竞争将是企业发展趋势。

产业高端化发展

现阶段国内企业基于成本优势、服务能力等,已逐步实现中低端MCU领域的国产化,未来高端市场竞争将是企业发展趋势。

从整的市场环境上看,MCU行业集中度高,市场主要被外企占领,根据全球企业竞争情况来看,2018年,全球MCU营收达186亿美元规模,其中前八大厂商占据了近9成市场份额,且均为国外厂商把控;反观国内MCU厂商,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无法和国外企业相比。国产MCU目前占据的主流市场还停留在8位MCU,占比50%左右。16/32位MCU占比分别为20%左右,即多集中在低端,在MCU基础核心技术方面,仍在超低功耗、无线、高精度模拟和存储技术发力。这意味着,国内MCU应用领域多集中在低端电子产品,中高端电子产品市场还在外企手里。

半导体应用联盟秘书长陶显芳表示,国内半导体自给率水平非常低,特别是核心芯片极度缺乏,国产占有率都几乎为零。这是由于半导体技术发展过快,几十年来半导体技术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发展,中国企业很难适从。但国内对半导体需求巨大,每年需求达好几千亿,所以企业对半导体行业依然富有热情。

MCU已是高度成熟的技术产品,因技术创新而来的产业成长动能不多,近几年能看到,包括汽车电子产业的带动,国产MCU成长迅速。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进一步落地,在终端模组方面需求庞大,必将驱动MCU行业快速发展。据IC Insights预测,到2020年,全球MCU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。

可以说,在高端产品市场由美日欧垄断的背景下,中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空间仍然很大,而高端化也是现今MCU厂商共同的道路。

顺应物联网浪潮,32位成趋势

这是广告

相关文章

这是广告

必填

必填

这是广告